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郝占军简介
2013年01月10日 发布单位: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


 

姓名:郝占军

职称、职务: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无线感知

联系方式:zhanjunhao@126.com

【个人简介】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CCF高级会员,CCF YOCSEF兰州主席,中组部和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甘肃重点研发项目、政府规划项目以及其他横向项目40余项,主持起草了甘肃省电子政务总体规划、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互联网+”制造专项实施方案和甘肃省数字信息科技攻关实施方案;获甘肃省专利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荣获“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担任《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ACM IMWUT》等期刊审稿人,担任CWSN2020组织委员会主席、程序委员会副主席、HHME2022程序委员会执行主席。

【教学工作】

主要承担的本科课程:《移动应用开发》、《物联网导论》等。

主要承担的研究生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新协议与新算法》、《智能无线感知技术》等。

【学术会议及报告】

[1] 2024.8.14-18,“2024 嵌入式智能大会(EIS 2024”组织委员会主席、会务主席。

[2] 2022.09.22-24,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八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NNME2022”,程序委员执行主席、组织委员主席。

[3] 2022.06.10,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精英大会,智能无线感知如何在复杂场景中应用落地,执行主席。

[4] 2020.9.18-21,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四届中国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学术会议(CWSN2020”组织委员主席、程序委员副主席。

[5] 2024.2.29,甘肃科技大讲堂,题目:新质生产力引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兰州。

[6] 2023.2.22,甘肃省数字经济人才专题培训班,题目:智能经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兰州。

[7] 2021.05.212021第五届陕西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讨会演讲嘉宾。报告题目:基于Wi-Fi无线信号的人体动作非接触智能感知,西安。

[8] 2021.10.152021中国物联网大会(CIOTC2021),圆桌对话:网络智能的挑战与机遇,特邀嘉宾,无锡。

[9] 2019.11.132019中国物联网大会演讲嘉宾,演讲题目:祁连山大规模异构三维传感器节点定位与覆盖技术,南京。

[10] 20204期《物联网学报》智慧生态专题征稿特邀编委。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细粒度动作的泛在无线智能感知关键技术研究,622620612022.01-2026.12,主持。

[2]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智一体化平台与应用示范25ZYJA0072025.01-2026.12,主持。

[3]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面向算力服务的云边端协同智能算力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23ZDGA0092024.01-2026.12,主持。

[4] 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项目,基于智能物联网的无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2022CYZC-122022.07-2025.07,主持。

[5] 甘肃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基于群智感知的WiFi室内定位技术研究,20YF8GA0482020.02-2023.01,主持。

[6] 中组部、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项目,物联网生态监测的拓扑可靠性研究,中科人2019[90]2019.07-2022.07,主持。

[7]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面向智慧健康养老的物联网无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2021-RC-812021.10-2023.10,主持。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山地环境中大规模异构三维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与覆盖技术研究,617620792018.01-2021.12主持。

[9] 甘肃省科技重大支撑项目,1604FKCA097,面向祁连山生态监测的大规模移动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2016.09-2018.09,主持。

[10] 甘肃省发改委支撑项目,1506FGW056,物联网技术在甘肃灾后重建系统的应用,2015.09-2016.09,主持。

[1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信息安全智能管理与虚拟防护平台(子项目),2013.01-2015.12,主持。

[12] 甘肃省科技计划支撑项目,基于UWB的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17CX2JA037 2017.09-2018.09,主持。

[13] 3522vip浦京集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在线社会网络的用户行为感知研究,2014.01-2016.12,主持。

[14]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祁连山生态保护区哈溪示范点物联网综合监测平台,2014.07-2015.12。主持

[15]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高性能室内定位及位置服务的关键技术研究,17YF1GAO152017.09-2019.09。主持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662070,大规模三维移动传感器网络的远程监测拓扑可靠性研究,2017.01-2020.12主持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63059,三维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全视域表面动态覆盖技术研究,2014.01-2017.12主持

[18] 甘肃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电子政务中的网络行为监控预警管理系统, 2009/01-2011/12

[19] 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互联网+制造专项实施方案主持,甘肃省政府已发文实施。

[20] 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执笔,甘肃省委、省政府已发文实施。

[21] 甘肃省电子政务总体方案,主持,甘肃省委网信办已发文实施。

[22] 甘肃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主要撰写人,甘肃省政府已发文实施。

[23] 甘肃省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主要撰写人,甘肃省政府已发文实施。

[24] 嘉峪关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主要撰写人,嘉峪关市政府已发文实施。

【教学科研获奖】

[1] 20239月,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节点精确定位系统,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专利一等奖,排名第一。

[2] 20237月,无线智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3] 202211月,智慧消防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教学课件,甘肃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排名第一。

[4] 20191月,物联网生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5] 20201月,基于物联网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6] 20133月,电子政务的网络行为监控预警管理系统,甘肃省人民政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7] 201210月,基于神经网络的用户行为预测与分析系统,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8] 202112月,基于Wi-Fi的非接触式人体动作识别方法研究,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9] 202112月,第十七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人工智能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10] 20159月,指导的《创意—3D打印在线交互式平台》项目,获得2015年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

[11] 20218月,2021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华为杯)西北赛区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12] 20089月,被陕西省教育厅、教育工委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

[13] 201612月,3522vip浦京集团“优秀班主任”。

[14] 20189月,获西北师大第八届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社会兼职】

中国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委员、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嵌入式系统专委会委员,电子学会物联网青年专技委员、甘肃省科技专家库专家、甘肃省软件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人才培养】

创新团队本科生近三年培养、推荐保送研究生情况:

[1] 2019一鸣保研至西北工业大学;

[2] 2019级王子君保研至西北工业大学;

[3] 2019级全爱平保研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 2019级王星鹏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

[5] 2020级庞子博保研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 2021级赵炳鑫保研至北京交通大学;

[7] 2021级周书畅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

[8] 2021级张天意保研至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9] 2021级王文旭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

[10] 2021级朱凯保研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课题组硕士研究生继续选择读博深造情况:

[1] 2017级毕业生李倍倍在西北工业大学读博;

[2] 2017级毕业生曲南江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博;

[3] 2018级毕业生徐宏文在3522vip浦京集团读博;

[4] 2018级毕业生段渝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博;

[5] 2018级毕业生颜丽华在北京工业大学读博;

[6] 2019级毕业生张岱阳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博;

[7] 2020级毕业生牛娟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博;

[8] 2021级毕业生王月娇在兰州大学读博;

[9] 2021级毕业生王国伟在兰州大学读博

课题组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情况:

[1] 2017级毕业生蔡文波在中国电信工作;

[2] 2019级毕业生乔志强在小米科技工作;

[3] 2019级毕业生康贇竹在阿里巴巴工作;

[4] 2019级毕业生安莹在甘南州卫健委工作;

[5] 2020级毕业生李泽培在北京银行工作;

[6] 2020级国际交流毕业生和平在阿富汗电信和信息技术部数字政府局工作;

[7] 2021级毕业生彭建翔在中国电信工作;

[8] 2021级毕业生张子楠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9] 2021级毕业生韩凯凯在江苏省淮安市委组织部工作。

【招生事项】

[1] 招生名额:课题组每年招收2-3名博士研究生(含学博与专博)、5-6名硕士研究生(含学硕与专硕)。

[2] 专业背景:具有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招考试上岸学子(有读博深造意向者优先)及满足学院博士招生条件的优秀青年学子。

[3] 综合能力在数学(问题建模与分析)、英语(通过CET4CET6)、程序设计(MatlabPythonJavaC++均可)等任方面有优势与特长,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勤奋上进的学习态度、善于分析的思维逻辑以及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版权所有©新葡的京集团(3522·认证平台)官方网站-欢迎莅临  管理登录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939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